Skip to main content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

宇宙的緣起以及生物的創生,是宗教的重要命題,各種見論記錄於教義經典中;乃至於神話故事也多有備載,為一切現象的發生提出傳奇式的看法。「根源何在」,亦即萬物出處的說明,既形成民族獨特的宇宙觀,也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與影響人生價值觀。

從「為什麼」
到「堅定不移」

年少時候的上人,對於世事常感疑惑,心中充滿了「為什麼」?因緣接觸《梁皇寶懺》、《四書》、《法華經》、《地藏經》以及《無量義經》等佛典及世典後,既開啓進入佛門之心志,立願將佛法推入人間;並亦影響自身思想之源流、形成與發展。

積四十年力行法華思想,在慈濟志業規模已然完備之際,因緣成熟樹立「慈濟宗」。四十多年後的今天,行在人間菩薩道上,上人不僅篤定前行之路,並且期許全球慈濟人 —— 時代在變,空間也在變,儘管有形的環境時刻在變異之中,但期盼大家跟隨著我走入慈濟宗門,這分荷負如來家業、永傳慈濟法脈之修行心志,要貫徹到底!要真誠如一!

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路途有多遠,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這分心志與初衷,必定要「堅定不移」!

上人之口述歷史,在慈濟宗已立之際,顯得更加彌足珍貴!這篇「證嚴上人口述思想歷程——從為什麼到堅定不移」一文,即是從歷年來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一書中,針對這份可貴的口述歷史資料,參考各年版本眾多篇章之相關記錄,反覆對照、斟酌異同、歸納彙整所成…

從「無常」
探究「因緣果報」

無常無我與苦空,諸法四相不思議;
法性法相本空寂,不出不沒不來去。

無常無我與苦空,
諸法四相不思議;
法性法相本空寂,
不出不沒不來去。


二十世紀發生兩次世界大戰,我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實在是很可怕。即使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不論是躲空襲或是物資配給等等。

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當七、八歲時,有一天剛下課回來,在庭院裡,有一大群孩子,看到十多架飛機,從頭頂上飛過,大家好高興地大叫著:「看!飛機!飛機!排得好整齊,飛過去了!」才說完,一瞬間就聽到掃射與炸彈的聲音。從那時候開始,就再也無寧靜的日子了…

台灣走過戰亂的光復之初,民眾生活普遍貧窮,物資十分匱乏,曾有一段時間依賴美援麵粉、奶粉等濟助度日。我雖沒有吃過苦,但見及他人領取美援的景象,內心感到能夠幫助別人的感覺實在很好。
後來,養父往生,面對人生無常以及生離死別之苦,心中仍然是許多的「為什麼」?

養父經營戲院有成,俗家境況尚佳,生活無虞,也僱傭做事,雖未受貧窮所苦,然也目睹民生貧窮的窘況。二十三歲那年,養父猝然因病辭世,不到一日的時間即天人永隔;復因民間習俗,看了日子時辰,在往生翌日旋即出殯下葬,內心十分不捨。

儘管喪事辦得風光,送葬隊伍迱邐浩蕩,一旦送至墓地,風雨交加,淒涼寂寞,逐讓我深深疑惑——人生,何謂風光?何謂成就?正值壯年的養父,奮鬥出一番事業,人生可謂順逐,然則生前的功成名就,有何保障?人往生後,又能留下什麼呢…
從《梁皇寶懺》
走入佛法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
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

草露風霜閃電光,
堪嘆人生不久長;
有生有死皆有命,
無來無去亦無生。


為追詢父親「死後往哪裡去?」經人介紹閱讀《解結科儀》一書。雖然日後才知此書乃外教書籍,但當時見書中只反覆說著「凡人皆會死」,感到此書理念粗淺,應當不屬正統佛教書籍,逐引不起自己多大的探討興致,也就因此沒有受到書中觀點偏頗的影響。直到在豐原慈雲寺為養父做佛事拜《梁皇寶懺》時,除深感懺文優美外,也才知曉因緣果報的道理——「業力」,是人生值得深思的課題。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在慈雲寺 拜《梁皇寶懺》時,皆會誦及此段偈文。

人生何其短暫!就如春草上澄澈清亮的露水,當太陽一出,就乾涸了;又如夏天的微風,剛拂來,就消逝了;也似冬天白茫茫的雪,在陽光照耀下,立時就溶化了;或像雷電閃光,瞬間就消逝無蹤。如此短暫的人生,真是令人浩嘆……

我用寧靜的心,拜誦《梁皇寶懺》七天期間,體會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靈魂來來去去;對佛教而言,就稱為「業識」。業識就是平常的行為造作,好的行為、惡的行為,就像一顆顆的種子,完全落入八識田中,隱藏在裡面,然後跟著人來來去去。

業,是過去種的因,現在所得的果;現在這個果,還有多種因在造。以釋迦果為喻,種下一粒釋迦果的種子,每粒種子都可生長纍纍的果實,而一個釋迦果中又有很多的種子。

我們現在所受的,就像以前種一粒釋迦果的種子,這是因;現在長成許多個釋迦果,粒粒皆是果,而果中粒粒是因。所以雖然我們種過去生的因,受現在的果,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再造因呀!就看你是要造什麼因,是好因、或是不好的因,而這些種種的因,又成為來生的果…

立定
「弘法利生」之願

榮華富貴如浮雲,在無常的人世間,何必為了無常的情愛,而將個人限制在一個家庭中。

為什麼一個女人只為了一個家庭,提菜籃子就滿足了,為什麼範圍這麼小?那時我想到很多人遇到困難時,都會叫「觀音媽、媽祖婆」,他們也是現女人身,卻能因應眾生需要而隨處顯現。

我感覺應該要立志。對普天下的眾生,我們都可以用媽媽的心去愛,如果被一個家庭拘束了,又能愛多少人呢!所以,應該要去小愛,成就大愛。雖然當時我年齡還輕,不過,很嚮往這條路,自己也很篤定應該怎麼走。

後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因身體不適,暫居於慈雲寺靜養,見及師父們為趕赴經懺,即使夜半時分亦得整裝外出,當時我雖尚未立定「弘法利生」之願,但內心產生了疑惑,認為出家是神聖之事,真正的修行生活不應如此,深感應提升佛法教育,以道理開啟人心。首要之務,應破除當時民間對佛教的迷信做法與觀感;再者,佛法應運用於自身,落實於生活,而修行人則要提升生活的品格。

於是萌生尋找出家目標的念頭,尋思將來若出家,如果不能兼利天下,就要獨善其身。這是我「發心」之始…

初探《無量義經》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寄居在臺東佛教蓮社期間,當地馬蘭糖廠一位總務課長王先生,他太太是佛教徒,請我們兩人去家裡做客。從王先生府上書架,我看到一部日文版的《法華經大講座》,一套十二本,這才發現《法華經》的前面第一部是《無量義經》,《法華經》之後則是第三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這三部經合稱《法華三部》,這部經十分吸引我。

我隨手拿起開頭的一本《無量義經》,讀了後,眼睛一亮,心頭為之一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十六個字更令我歡喜,心想何時我也能請到一部《無量義經》。

修道法師返回臺中後,我孤身留在花蓮,雖已現出家相,卻沒有歸屬依止的師父。雖然解脫家庭束縛,但其時心無定所,既無師父亦無道場,寄宿於許聰敏老居士家的窘況,心情實乃煎熬。

因緣不可思議,感恩上印下順導師為我舉行簡單的皈依儀式,授以言簡意賅的「為佛教、為眾生」六字,終入戒場而圓滿受戒…

在普明寺成立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四個弟子跟著我一起住,德融的母親且親自將女兒交給我,希望她隨我修行。

小木屋已從高壓電塔下位移到普明寺旁,小木屋後方是派出所,旁側之水泥建築是地藏廟,在地藏廟的旁邊,原本就有蓋一間木造的房屋,我就是住在這間小木屋裡,與幾位弟子自立耕生,開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白天勞作,晚上教授弟子《四書》與佛典。

在結夏安居期間,許多比丘、比丘尼都在道源老法師座下用功。有位比丘惟勵法師,他正在讀日本學校的函授課程,他邀我參加,我就報名了。

回普明寺後,有一段時間就在修習日本函授課。

那時候,在許多因緣巧合不斷地促成下,一灘血事件、修女來訪、竹筒歲月等片段相連接續,深感眾生的確需要佛教,所以在普明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做慈濟。

二十世紀時代變遷很大,曾經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臺灣光復後的三、四十年代人民生活辛苦,思想保守。民國四、五十年代的臺灣,人民生活漸漸穩定,慈濟就是發盟於五十年代…

緣深佛陀
「入世本懷」

當時的佛教不論北傳或南傳,大小乘的佛法傳播都偏向於精神面的教育,從這兩條發展路線分析起來,總覺得佛法對人生不是很實用。比如日本研究《法華經》很用心,但是再怎麼研究都是在學問、精神面上打轉;而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一帶的修行人,總是著重在生活上的小細節。這兩條所發展的佛法教育對人心、社會到底有何幫助?那時候的我不斷地這樣思考。

佛教有句話:「出家乃大丈夫事」。什麼是「大丈夫事」?就是要有所作為!所以,我一直認同,國家的興衰應該人人有責,尤其是出家人。

佛陀所關懷的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全球的人性問題;從印度當時的不平等社會,一直延伸到人性的淨化,悉達多太子的偉大就在於此。他生長在富裕的皇宮,過著個人享受的生活,卻能體會賤民生活的苦難,以及當時婆羅門教的宗教家高高在上的傲氣,這種種不平等讓他想到如何令所有眾生心靈解脫,也想到自己必須身體力行去改變不平等的現象;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自己的心先解脫,才有改變的可能,所以他就出家了,去體會眾生的心靈,去尋找宇宙人生的真理。

從這一點我一直覺得,佛教不是靠研究,也不是靠形態上的苦修,應該是把握生命的時空——把握時代的脈動,也利用這個空間——我生在臺灣,將臺灣這個環境以及現代的時代二者連成一體;我既然生於斯長於斯,這整個空間應該就是我的道場,我應該好好把握。所以,時間、空間對我來說很重要…
本篇內容節錄自:《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之《上人口述思想歷程》
證嚴上人佛經開示

開示時間開示經典講經因緣
2009年 - 現在 《靜思妙蓮華》 於精舍開始宣講《法華經》。
2008年 - 現在 《無量義經》 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偈頌。
2003年 - 2008年 《法譬如水》 美伊戰爭爆發,SARS全球防疫,為呼籲人人戒慎虔誠,證嚴上人於精舍以五年時間陸續講完《慈悲三昧水懺》即《法譬如水》。
2002年 - 2003年 《救世救心八大人覺經》 爲台灣居安思危,於精舍再講《救世救心八大人覺經》。
2001年 - 2002年 《藥師經》 跨越新世紀,憂心眾生共業,為調伏人心,於精舍再講《藥師經》。
2000年 《調伏人生二十難》 於精舍再講《調伏人生二十難》。
2000年 《三十七道品偈誦釋義》 爲慈濟人調身,調心,於精舍再講《三十七道品偈誦釋義》。
1998年 阿含經《二十一結》 於精舍講阿含經的《二十一結》
1996年 《九結》 於精舍講《九結》。
1990年 「菩薩十地」 於精舍講「菩薩十地」, 即《心靈十境》出版書。
1990年 《人有二十難》 於精舍講《人有二十難》。
1989年 - 1990年 《父母恩重難報經》 於精舍講《父母恩重難報經》。
1989年 《降伏十魔軍》 於精舍講《降伏十魔軍》。
1987年 《三十七道品講義》 於精舍講《三十七道品講義》。
1987年 - 1988年 《四十二章經》 於台中分會 再講《四十二章經》。
1987年 - 1988年 《慈悲三昧水懺》 於精舍講《慈悲三昧水懺》未完。
1986年 - 1987年 《淨因三要》 於精舍講《淨因三要》。
1985年 《佛遺教經》 於精舍講《佛遺教經》。
1985年 《藥師佛十二大願》 爲籌建慈濟醫院募人募款募心,於台北宣講《藥師佛十二大願》。
1984年 《八大人覺經》 於精舍講《八大人覺經》。
1980年 《地藏經》 發願籌建慈濟醫院,於精舍講《地藏經》。
1979年 《四十二章經》 講《四十二章經》
1975年 - 1988年 《法華經》 法華佛七,於精舍宣講《法華經》。
1974年 《藥師經》 娜拉颱風災情慘重,有感救世必先救心,舉辦藥師佛七,於精舍宣講《藥師經》未完。
1972年 - 1973年 《無量義經》 佛七法會中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
1969年 - 1971年 《法華經》 精舍落成,舉辦佛七宣講《法華經》
  • 證嚴上人生平事蹟

  • 證嚴上人簡介

  • 法脈宗門

  • 心靈的故鄉

  • 衲履足跡

  • 觀機逗教

證嚴上人生平事跡

證嚴上人生平事跡


1966 年一灘血事件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組織,為貧苦世人服務之志。因緣巧合,花蓮海星中學三位修女來向上人傳教,他們談彼此的教主、教旨、教義。修女臨離去前說:「今天終於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動含靈一切的生命,確實很偉大。不過,雖然天主的博愛只是為全人類,但是我們在社會上建教堂、蓋醫院、辦養老院,那麼佛教對社會可有什麼具體貢獻?」

上人心情頓時沉重起來,佛教徒經常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隱名氏的名義默默行善。可惜這份豐厚的愛心,零散缺乏組織;上人於是決定將這股力量組織起來,先從救人做起。

1966 年 5 月 14 日(農曆 3 月 24 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正式成立。

生平事跡年表


  • 2019年

    • 受頒國立中正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表彰其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成就。
  • 2016年

    • 第四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教育獎(Invention Educational Medal)」。
    •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
    • 印度「實諦‧賽巴巴人類傑出獎(Sri Sathya Sai Awards for Human Excellence 2016)」之「衛生獎」。
    • 烏克蘭科學院「榮譽院士」。
    • 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名人堂」。
  • 2015年

    • 更好馬來西亞基金會「人物獎」。
    • 義大利費那雷艾米利亞市「榮譽公民」。
    • 泰國納里宣大學「社會發展榮譽博士」學位
  • 2014年

    • 國際扶輪社「最高榮譽獎」。
  • 2012年

    • 榮獲馬來西亞「拿督斯里」勳銜冊封。
    • 獲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頒給「社會福利榮譽博士學位」。
  • 2011年

    • 榮獲美國《TIME》時代雜誌票選為「2011年世界百大影響人物」。
  • 2010年

    • 榮獲菲律賓東方大學「人文博士榮譽學位」。
    • 榮獲美國羅斯福基金會「傑出公共服務獎」。
    • 加拿大溫哥華市訂「證嚴上人日(Master Cheng Yen Day)」。
    • 第三屆「有機農業卓越貢獻獎」。
    • 慈濟力行環保二十年,再倡「清淨在源頭」。上人巡迴全臺「環保感恩之旅」,行腳一百四十三個環保站,向志工表達至誠的敬意,並期許志工「彎腰做環保,挺腰說環保」,宣導大眾降低慾望、減少消費,回收資源再製以節制開發,才能緩和四大不調,讓地球免於崩毀。
    • 慈濟基金會獲中國大陸國務院批准,成為首家境外非營利組織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8 月 20 日於蘇州靜思書院聯合主持掛牌儀式,同時召開第一屆理事會。
    •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正式通過「佛教慈濟基金會」成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非政府組織特殊諮詢委員」。
  • 2009年

    • 上人以「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勉勵全球志工,殷勤精進於菩薩道,積極走入人群付出,帶動人人共同發心,挽救地球危機於當下。
    • 「母親節、國定佛誕節、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浴佛大典,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三萬會眾虔誠參與,並首次有來自十幾個國家約三百位法師參與,共為弘掦佛恩盡一分心力。
    • 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重創臺灣南部,上人提出「以工代賑」模式,讓災民從自助當中獲得尊嚴、發掘愛心,同時提升賑災效益與品質。此後「以工代賑」模式亦運用在菲律賓凱莎娜颱風、海地震災、巴基斯坦水患,均獲良好成效。
    • 《靜思語》出版屆滿二十年,影響深廣,這部集結證嚴上人法語書籍,將宗教信念與家庭、倫理結合,使人們重拾對傳統價值的信念,並重建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影響人心朝向正面,發行超過三百四十五萬冊,並有典藏版、兒童版、漫畫版等多元出版品。目前除中文外,已翻譯成英語、德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印尼語、泰語、越南語、韓語等十國語言,也出版中文簡體版,行銷全球。靜思語第二輯於 1991 年付梓,相隔十八年後,第三輯於 2009 年問世。
  • 2008年

    • 為減低碳足跡,新春全球慈濟人首次透過網路視訊連線拜年,並開始推展社區道場視訊連線參與志工早會,每天與花蓮本會同步親聆上人開示,同步得知最新的志業訊息。
    •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公布,台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准在中國成立基金會。慈濟是首家由非大陸居民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會。
    • 緬甸納吉斯風災、中國大陸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災情慘重震驚國際。上人發起「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賑災暨募心募款活動,慈濟全球分支會所自此開始每日定時祈禱祝福,成為一項常態活動,並推廣齋戒環保救地球運動,期以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減少世間的苦難。
    • 鑑於糧食危機及金融海嘯衝擊全球,上人提出「清平致富」,重視心靈的富足,回歸平淡生活,勤儉務實,遠離奢華。並推動社區慈善普查,關懷經濟突發困境或子女就學困難的家庭,陪伴民眾走過經濟低谷。
  • 2007年

    • 台中慈濟醫院落成啟業,以發展預防醫學為重點,強化社區互動,推展社區醫學,並加強老年醫學及慢性疾病的照顧。
    • 全球溫室效應危機、環境災難頻傳,上人呼籲「以人心淨水為生病的地球退燒」,積極推動「克己復禮」運動,提倡簡約,從生活中減少碳足跡。
    • 慈濟人愛灑社區,以「靜思好話一條街」活動,到各店家張貼靜思語海報推廣慈濟人文。上人勉眾學習放下身段,效法托缽化緣的精神,廣結善緣,淨化人心。
    • 5 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國定佛誕日、全球慈濟日」三節合一,為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殊勝的節日,有報答佛恩、父母恩、眾生恩的深義,同時能共同耕耘「敬田、恩田、悲田」三大福田,慈濟於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盛大浴佛典禮,約二萬人到場參與及觀禮。此外,全球慈濟人分別在二十四個國家、二百四十二個點舉辦浴佛典禮,共近二十五萬人參與。
  • 2006年

    • 上人呼籲慈濟人回歸四十年前「竹筒歲月」的精神,推展「日行一善」運動,並祈願人人「善念時時生,慧命日日增」。
    • 5 月,慈濟基金會舉辦四十周年慶,聯合國顧問朱兆吉博士專程與會,代表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宣讀慈濟四十周年慶致證嚴法師之祝賀函。
    • 12 月,慈濟基金會舉辦「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同仁精進研習營。上人期勉同仁,傳承靜思道場克勤、克儉、克己、克難的精神,走入人群付出大愛,啟發人人心底的善念,從付出之中覺悟佛法的真理。
  • 2005年

    • 上人密集推展慈濟委員和慈誠隊融合之新組織架構。委員以「組」、慈誠以「隊」名之,組隊皆再區分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組(隊),加強落實「社區志工」及「小組關懷、多組活動」。上人以「立體琉璃同心圓」為喻,期勉全體志工將佛法落實生活中,相互提攜培養人才,人人發揮菩薩的良能,廣召社區民眾投入,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
    • 11 月,上人鑑於現今社會病態叢生,如年輕人染髮、穿鼻洞、舌洞為時尚,乃至衣著不整等,卻被視為潮流,也稱「文化」等諸現象,為此將「文化志業」更名為「人文志業」,勉勵慈濟人樹立當代的「人品典範」,讓真善美的事跡「文史流芳」。
  • 2004年

    • 2004 年底之南亞海嘯,造成22萬人罹難,4萬人失蹤,受災國家多達 14 國,上人呼籲發起「大愛進南亞,真情膚苦難」運動,全球慈濟人立即前往印尼、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進行勘災及援助。
  • 2003年

    • 全球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慈濟人全力投入支援防疫工作。上人急起呼籲全民要有戒慎恐懼之心,謙卑以對;同時發起「愛灑人間──同心共濟弭災疫」運動,由慈濟志工走入社區輔導全民自愛愛人,落實衛生防疫,並鼓勵民眾齋戒、祈願、行善,期以善業共聚的力量消弭天災、人禍與疾疫。
  • 2002年

    • 慈濟骨髓捐贈中心擴展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慈濟臍帶血庫成立。花蓮慈濟醫院完成第一例成人周邊血幹細胞移植。
  • 2001年

    • 美國紐約九一一攻擊事件震驚全世界,上人急起呼籲「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發起全球「愛灑人間植福田 — 一人一善遠離災難」募心運動,透過街頭宣導、發送祝福卡,希望凝聚祥和的善念,減少天災人禍。 10 月 13 日,第一場燭光祈福晚會在關渡園區舉行,邀請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宗教及企業代表,共同祈求世界有愛與和平。晚會透過大愛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全球會眾同步祈願祝福。
  • 2000年

    • 3 月,關山慈濟醫院啟業,在容易車禍肇事的台九線公路,以及缺乏醫療資源的台東地區,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急性醫療及社區醫療照顧。
    • 8 月,大林慈濟醫院落成啟業,成為雲嘉南醫學中心,並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老人醫學、深入社區落實預防保健,成為健康促進醫院。
    • 慈濟大學附屬慈濟中學暨慈濟實驗小學創校招生,正式邁向自幼稚園到研究所一貫連續教育的「教育完全化」新里程。
  • 1999年

    • 3 月,玉里慈濟醫院啟業,降低南花蓮地區「南病北送」的求醫風險,並落實社區醫療照護,保障偏遠地區鄉親的生命與健康。
    • 台灣發生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台中、南投兩縣災情慘重,慈濟人將「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發揮到極致,在災變發生後兩天內投入兩萬餘名志工救災,發出緊急慰問金一億六千萬元。接著第二階段安頓與關懷工作加緊展開,在政府提供的十七個地點興建組合屋一千六百三十六戶。第三階段復健與重建工作,投入希望工程,協助災區五十一所中小學校舍重建。總賑災款預估八十億元。所謂「菩薩從地湧出」,慈濟人全力復健災區的大心與大願,感動各地民眾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成為日後慈濟社區志工與環保資源回收的一股大力量。
  • 1998年

    • 慈濟大愛電視台開播。
    • 《經典》雜誌創刊。
    • 上人獲「無代表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頒贈「國際人權獎」,以表彰慈濟長期在國際的人道救援行動。
  • 1996年

    • 「賀伯」颱風造成全台三十年來最大的水患,慈濟人秉持「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在災後半個月共動員上萬人次投入救災工作。上人除呼籲「救山救海」外,並推動「社區志工」理念,將慈濟人依居住地重新編組,以落實「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目標。
  • 1994年

    • 「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上人期許這些未來的大醫王「功能與良能平行,知識與智慧並重」。除了醫學專業課程之外,亦開設花道、茶道、書法、藝術欣賞等人文通識課程,以及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服務。同時,在校方對「大體老師」人性化、尊重生命的處理過程,以及上人「生命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呼籲下,大步開啟國人捐贈遺體的風氣。
  • 1993年

    • 上人秉承佛教「頭目髓腦悉施人」的精神,經過九個多月的評估與求證,確認捐髓可以「救人一命,無捐己身」,於是發起骨髓捐贈。9月,在衛生署及各大醫院共同推舉下,慈濟成立「骨髓捐贈資料庫」。
  • 1991年

    • 募款援助波斯灣戰火孤兒、孟加拉風災水患災民,踏出慈濟國際賑災的腳印。
    • 中國大陸華中華東水患嚴重,上人全面發起賑災援助工作,並提出「直接、重點、尊重」以及「不言商、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等理念,成為慈濟國際賑災的原則。
  • 1990年

    • 上人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提倡全民環保,與會民眾聽到精彩開示處,不禁報以熱烈掌聲,上人於是鼓勵聽眾:「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事後一位楊順苓小姐即開始資源回收,並將資源變賣所得善款以「慈濟人」的名義捐出。此為慈濟志業環保腳印的開端。
  • 1989年

    • 以培育慈懷柔腸、視病如親的白衣大士為目標的「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正式創校開學。這是全台唯一由私人創辦,但提供公費就讀的護理專科學校,並於1996年獲教育部同意,單獨招收原住民免費生(完全免費就學,並提供生活費),使照顧原住民的願望終於落實。此外,參與此次活動的「保全組」男眾居士組成聯誼會,並於翌年7月正名為「慈誠隊」。
    • 《證嚴法師靜思語》出版問世,廣受大眾喜愛,另有英、日文翻譯本及簡體中文版流通。
  • 1986年

    • 集合十方善心籌建的「慈濟綜合醫院」落成啟業。本著尊重生命的理念,除了病患住院免收保證金,貧困患者協助尋求社會援助之外,更不計成本致力提升醫療設備與技術,一改花東地區醫療荒漠的宿命。
  • 1982年

    • 上人發起建院後,感於培養良好醫事人才的重要,而於1982年開始,委託慧炬雜誌社代辦「慈濟醫學清寒獎助學金」,每名兩萬五千元。1986年慈濟道侶文化服務中心成立,即轉由文化服務中心舉辦,同時增加佛學、藝術獎學金項目。
  • 1979年

    • 上人於全台聯誼會正式發起籌建一座有六百床規模的綜合醫院。當時僅有委員一百多位,會員還不足一萬人,從八千萬元預算追加到八億元,不僅委員覺得不可思議,外界也不免視如癡人說夢。為了籌募龐大的建院基金,上人必須每月奔波北上,借用委員家裏輪流召開茶會,一為會員開示解惑,同時宣揚慈濟建院理念,讓會員歡喜布施。
  • 1975年

    • 1975 年間,委員才僅五、六十人,然需要長期關懷的照顧戶已多達兩百七十七戶,上人於訪貧時發現照顧戶的居住衛生普遍不佳,亟待清理。花蓮師專明道社五十多位同學響應上人號召,利用假期,為行動不便、或孤苦無依的老人打掃房屋,清潔環境,成為日後慈濟人從事「居家關懷」的重要特色。
  • 1973年

    • 10 月,「娜拉」颱風對玉里以南到台東、大武一帶造成慘重災情。上人評估賑災款需要六十萬元,但當時慈濟僅有十幾萬元基金,於是發動全體會員到街頭巷尾去勸募。從實地勘災到募款、籌集物資、造冊發放,皆本諸「尊重生命」的理念出發,為後來慈濟從事國內外賑災建立了可以依循的模式。
  • 1972年

    • 上人因見花東地區普遍貧窮,民眾生病經常捨不得花錢就醫,往往小感冒就延誤成大病,遂在花蓮醫院數位醫護人員支持下,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每周兩次義診施藥,並定期巡迴花東地區舉辦義診。直到1986年慈濟醫院啟業為止,十五年之間,服務貧病超過十四萬人次。
  • 1969年

    • 在普明寺第一次辦理冬令濟貧發放。由於歲末嚴冬苦寒,有位信女購置數條毛毯,送來普明寺擬供養常住;上人念及貧困孤老者無依無靠,倍覺淒冷寂寞,遂將之移作濟貧,又添購數十條毛毯,決定辦理冬令救濟。並於發放當日備辦素宴,提早與照顧戶享用團圓飯,共度新春佳節。
  • 1966年

    • 2月,上人原來打算離開花蓮移居嘉義妙雲蘭若,卻受到三十位信眾聯署挽留。又因探病時目睹原住民難產婦人的一灘血,以及三位修女來訪的因緣,促使上人發願以「集合五百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精神,建立一個菩薩網,隨處聞聲救苦。
    • 5月,在普明寺正式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六位同修眾每人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三十位信女每人日存下五毛買菜錢,每月集資一千多元,開始從事濟貧救苦的工作。
  • 1964年

    • 5 月,到基隆海會寺結夏安居三個月。
    • 9 月,解夏之後,適逢母親生日,依約回豐原探母。中秋節過後返花,率大弟子德慈師回普明寺掛單,幾位弟子相繼來附結伴修行,開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白天勞作,晚上教授弟子四書與佛典。
  • 1963年

    • 2 月赴台北求受三壇大戒,因緣皈依印順導師慈座,獲賜法名「證嚴」,字「慧璋」,承師訓:「為佛教,為眾生」。
    • 5 月返花,並在秀林鄉普明寺後方五十公尺處建一小木屋閉門潛修法華經,因沒錢買花果供佛,故每月抄好一部《法華經》就燃臂供佛,回向眾生,日子大約都在農曆24日。
    • 10 月移錫慈善寺,講演《地藏經》近八個月,許多聞法信眾請求皈依。
  • 1962年

    • 隨因緣再度來到花蓮,自行落髮,私淑許聰敏老居士為師,法名「修參」。
  • 1960年

    • 同年 5 月 9 日,中橫公路開放通車
    • 9 月,帶著一套破舊的《法華經》與修道法師兩人相偕出走求道,落腳台東鹿野王母廟。
    • 11 月,移居知本清覺寺,養母及生父尋來,正式辭親求道。
    • 12 月,掛單花蓮東淨寺,而後轉往台東佛教蓮社短暫弘法,應邀拜訪信眾王太太家,首次接觸日文版《法華大講座》(亦即「法華三部」),借閱期間將其中《無量義經》譯抄成中文。
  • 1959年

    • 痛失慈父後,並在父喪百日,首次離家到汐止靜修禪院,被母尋回。回到台中豐原,不減出家心願,前往慈雲寺助割稻禾(編按:慈雲寺的田,位在茄栗林,現行政區屬於潭子鄉栗林村、學習農務,見飽滿的稻穗頭低垂悟人愈有內涵愈謙沖低下。同年「八七水災」重創臺灣,尤以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及台中市受災最為嚴重;災後一個月左右,上人陪同修道法師南下前往北斗,車子經過彰化,屍臭撲鼻而來,深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回首1958年養父突然往生,真覺得「生命在呼吸間」,人生極為無常,又驚見災區之可怕,深感「國土危脆」。
  • 1958年

    • 7 月 25 日(農曆 6 月 9 日),因養父猝逝,哀思難復,開始接觸佛法,追尋生命的意義。經多日的深思以為固然「提得起菜籃」的女人是幸福,但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又思及鄉民每遭苦難求告無門時,總是祈求觀音媽、媽祖婆保佑,可見女人不該劃地自限,應發揮良能「提起天下的菜籃」造福蒼生,才是不枉此生。
  • 1952年

    • 養母病重住院,發願終身茹素為母消災,折己壽為母添壽,連三日夢見在小廟內接受白衣大士賜藥。後,母病漸瘥,不必開刀即康復出院。
  • 1947年

    • 二二八事件。路上看到有人因口音不對而挨打。疑惑人間為何有恨?
  • 1943年

    • 太平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躲空襲見無助鄉民祈求觀音保祐,深烙菩薩慈悲印象。
  • 1937年

    • 證嚴上人,出生於台中縣清水鎮,俗姓王,四歲過繼叔嬸為女。
  • 證嚴上人簡介

  •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

  • 法脈宗門

  • 心靈的故鄉

  • 衲履足跡

  • 觀機逗教


證嚴上人觀機逗教

觀機逗教

經就是道,道就是路,這個道能夠成就人人的道業,同樣,我們要帶人入道,我們自己要走在這條路上,這就是叫做「菩薩招生」,我們要招呼人,大家一起來走,就要「如說修行」,說的與走的、與做的要一樣,常常聽人說,師父,我要怎麼說,我說,你就說你如何做的,說你所做的,做你所說的,所聽到的、所做的都契合了,這就是叫做一條路,我們過去聽的法,我們收進來,我們身體力行走出去,走過的風光,到了那邊,有人問,你的路是如何走,我們就能再告訴他,我就是這樣走,別人若知道,還能跟我們這樣做,所以叫做「如說修行」。

聞、思、修

戒定慧解知見生,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眾生善業因緣生。

戒定慧解知見生,
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
眾生善業因緣生。


我們要聞、思、修,才能戒、定、慧,還是要身體力行菩薩道,人人都要身體力行,行在菩薩道上,這是最期待的,你們為慈濟的付出,身、心這樣的付出,用生命在付出,用生命要來換成慧命,這都是我很感動,也是很期待,希望人人增長慧命,所以期待人人,要把正法在人間如泉水,希望在人世間裡,都是人人在正法裡面,法接受在內心,行在大道理,這都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我最大的期待,但願人人這樣的用心,用愛付出,能得到什麼?要得到的是正法,希望法入心,希望人人增長慧命。

  • 諦觀諸法

    以清淨寧靜的心,
    深入觀察思維
    天地萬物事相的道理,
    就能曉了宇宙諸法、萬物性相
    原本空寂,在因緣和合...

  • 大轉法輪

    世間不離生滅法,
    人事萬般是無常;
    菩薩通達諸法、安住實相,
    不忍眾生執迷虛妄假相,
    所以發大慈悲救拔...

  • 得道証果

    佛須是在眾生中成就,
    菩薩是在苦難中成就,
    所以菩薩以感恩心走入人群,
    不斷啓發自己的慈悲心念...


  • 證嚴上人生平事蹟

  • 證嚴上人思想體系

  • 法脈宗門

  • 心靈的故鄉

  • 衲履足跡

  • 證嚴上人簡介

證嚴上人開示佛典

證嚴上人開示佛典


編纂團隊恪遵「信達雅」之原則,謹遵上人開示脈絡與語境,取其「信實」; 依文字承載之義理與順暢,求其「通達」; 依閱讀之鑑賞與領受,精其「雅正」。

如實呈現上人於講經開示時,時刻貼近國際脈動與社會風氣變化,提出應世之良方。或因四大不調而發生苦難時,倡導慈悲濟世的具體行動,以膚慰人心,發揮人性美善良能。

書名「講述」二字,呈現上人述古說今,跨時間長河,證如是諸佛道同,既深入佛法又淺出人間,實實在在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間寫歷史,為慈濟立經藏。

證嚴上人佛經開示


開示時間開示經典講經因緣
2009年 - 現在 《靜思妙蓮華》 於精舍開始宣講《法華經》。
2008年 - 現在 《無量義經》 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偈頌。
2003年 - 2008年 《法譬如水》 美伊戰爭爆發,SARS全球防疫,為呼籲人人戒慎虔誠,證嚴上人於精舍以五年時間陸續講完《慈悲三昧水懺》即《法譬如水》。
2002年 - 2003年 《八大人覺經》 爲台灣居安思危,於精舍再講《八大人覺經》。
2001年 - 2002年 《藥師經》 跨越新世紀,憂心眾生共業,為調伏人心,於精舍再講《藥師經》。
2000年 《調伏人生二十難》 於精舍再講《調伏人生二十難》。
2000年 「三十七道品」 爲慈濟人調身,調心,於精舍再講「三十七道品」。
1998年 阿含經「二十一結」 於精舍講阿含經的「二十一結」
1996年 「九結」 於精舍講「九結」。
1990年 「菩薩十地」 於精舍講「菩薩十地」, 即《心靈十境》出版書。
1990年 《人有二十難》 於精舍講《人有二十難》。
1989年 - 1990年 《父母恩重難報經》 於精舍講《父母恩重難報經》。
1989年 「降伏十魔軍」 於精舍講「降伏十魔軍」。
1987年 「三十七道品」 於精舍講「三十七道品」。
1987年 - 1988年 《四十二章經》 於台中分會 再講《四十二章經》。
1986年 - 1987年 《淨因三要》 於精舍講《淨因三要》。
1985年 《佛遺教經》 於精舍講《佛遺教經》。
1985年 《藥師佛十二大願》 爲籌建慈濟醫院募人募款募心,於台北宣講《藥師佛十二大願》。
1984年 《八大人覺經》 於精舍講《八大人覺經》。
1980年 《慈悲三昧水懺》 於精舍講《慈悲三昧水懺》未完。
1980年 《地藏經》 發願籌建慈濟醫院,於精舍講《地藏經》。
1979年 《四十二章經》 講《四十二章經》
1975年 - 1988年 《法華經》 法華佛七,於精舍宣講《法華經》。
1974年 《藥師經》 娜拉颱風災情慘重,有感救世必先救心,舉辦藥師佛七,於精舍宣講《藥師經》未完。
1972年 - 1973年 《無量義經》 佛七法會中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
1969年 - 1971年 《法華經》 精舍落成,舉辦佛七宣講《法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