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故事:海燕風災
於法內外無所悋,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乃至失命不毀傷。

災區難採買,便利香積飯
隨著慈善邁開國際化的腳步,上人思及慈濟人緊急動員赴海外賑災,於災區要採買食材以及煮食用餐都有困難,於是責成幾位精舍常住,在人援會王令一、林仲箎師兄等人的協助下,亦曾前往日本參觀、了解乾燥飯製作的方法與流程,經用心研發而成功地做出美味的「香積飯」。除了讓賑災人員隨身攜帶輕便易食的香積飯,也希望能及時讓受飢的貧苦人或受災人得以飽餐。
大陸冬令發放天候寒冷,偏遠山區鄉親,需要半夜就從家裡出發,走到天亮才能抵達。又累又冷又餓,曾有人體力不支而昏倒。上人希望讓鄉親們先吃到熱食,讓冰凍的身體溫暖之後,再領取物資回家。
天搖地動、暴雨成災、一片殘破的災區。沒有電,沒有瓦斯,飢寒交迫。最直接需要的就是飲食。如何才能讓受困災區的鄉親能及時溫飽?上人想:「如果可將白米變成沖泡式的乾燥飯,用水浸泡,免烹煮就能即時有一碗飯或粥可以食用了。」上人對乾燥飯的期待,精舍師父聽到了。德晗師父與德偌師父,自2006年開始實驗,非科班出身,資訊又有限,只有自己摸索...
終於在眾緣合和之下,達到了上人所期待,用冷水或熱水浸泡,免烹煮就可以食用的「香積飯」問世。「香」是芬芳馥馨,「積」是因緣積聚 — 保存食物的原味,傳遞人情的溫暖。
上人肯定德晗師父等人用心研發香積飯,其間之辛苦不在話下,也確實達到營養衛生兼具美觀,上人述及香積飯的研發之原意,是為了國際賑災救助使用,而今確實也發揮救濟之良能,如海地發生強震後,就能迅速運入災區,即便是沒有瓦斯的環境下,泡水後即能食用。
上人也鼓勵常住多試吃,如香積麵以冷泡的方式再拌醬、香積飯做成粥等等,期能再從慈濟人復推及社會大眾,讓家家不必外出購買早餐,就不需使用塑膠袋或瓶罐容器,而能減少垃圾,闔家共用早餐又可享受天倫之樂。
隨著慈善邁開國際化的腳步,上人思及慈濟人緊急動員赴海外賑災,於災區要採買食材以及煮食用餐都有困難,於是責成幾位精舍常住,在人援會王令一、林仲箎師兄等人的協助下,亦曾前往日本參觀、了解乾燥飯製作的方法與流程,經用心研發而成功地做出美味的「香積飯」。除了讓賑災人員隨身攜帶輕便易食的香積飯,也希望能及時讓受飢的貧苦人或受災人得以飽餐。
「不僅為了國際賑災,香積飯也合於環保及節省水資源。若能推展到家家戶戶使用,每天早上無須買早餐,只要有熱開水沖泡,即能吃到有蔬菜的飯食,既省水又省電。」
上人指出,洗米就是要去除殘留於表層的米糠,然而米糠是營養最多的部分,只要委請碾米廠完成稻米脫殼後,在無菌或乾淨的空間,去除糠層,就不需要再經水洗。故生產香積飯所用的白米,皆無須經過洗米程式,且交由慈大檢驗後,確認不含黴菌,乾淨衛生。
隨著慈善邁開國際化的腳步,上人思及慈濟人緊急動員赴海外賑災,於災區要採買食材以及煮食用餐都有困難,於是責成幾位精舍常住,在人援會王令一、林仲箎師兄等人的協助下,亦曾前往日本參觀、了解乾燥飯製作的方法與流程,經用心研發而成功地做出美味的「香積飯」。除了讓賑災人員隨身攜帶輕便易食的香積飯,也希望能及時讓受飢的貧苦人或受災人得以飽餐。
二〇〇九年八月八日,中度颱風莫拉克,夾帶的強大風雨,造成無數家園掩埋。為了因應受災民眾熱食所需,慈濟花蓮本會2009年8月9日為莫拉克風災趕送香積飯、麵(熱食)16,000公斤,足足供應二十萬人份的熱食,並連夜送至屏東、高雄、臺南,另外從臺北調度九萬個環保碗到災區,以因應接下來幾天的熱食供應。前兩天都是由慈濟志工直接送上熱騰騰的香積飯。
「屏東分會的廚房亦進水了!慈濟人仍在水中起爐灶,見此畫面實在不捨。人人都是盡心力,無畏於豪雨,合心、協力地付出。」言及災戶缺乏水電的情況下,熱食供應在急難階段是最重要的一環,上人指出,風災過後,除了菜蔬難以購買,烹煮之前又要經過挑、洗的繁複手續,尚要耗用水電、瓦斯,在時間上與人力物力上皆有大量消耗,故望大家懂得運用香積飯及福慧湯品。
「香積飯有充足的營養又方便,只要以熱水沖泡二十分鐘,就能有溫熱、香溢又好吃的飯菜。」上人表示,長期以來,都在思考於救災時,能簡單、方便兼及安全地供應熱食,經多年研發成功,即是要在此時運用。
有道是「好天要積雨來糧」,上人示眾,就像平時就要行善積福,且法要入心,才不致行為偏向。「法要入心、行於道中,才能平安。」
上人嘆道:「身在此處,心卻在為中南部而著急!」憂切颱風氣流北移,而中南部豪雨不斷,殷囑戒慎虔誠、敬天愛地,「天災是積累人禍之共業,此時應靜下心來,以虔誠祈禱取代埋怨謾罵。」教眾以虔誠的心祈禱,讓這一分祈求災民及早脫離災苦的心聲,上達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聽!
思及各項活動、營隊舉辦期間,最忙碌的莫過於香積人員,上人認為,若以靜思香積飯取代,就能省時間也節用水;特別是華人總是花很多時間在飲食上,尤其上館子外食的趨勢日增。
「現代人既沒有時間炊煮,也不會煮;而製造廚餘的主要場所,就包括飯店、路邊攤。若能養成家家有飯吃、簡單吃,也是回歸生活的美德之一,也營造家庭的溫馨。」
上人提醒:「大水漫淹,無分貧富一律受災,慈濟人的救災亦是無分貧富。在非常嚴重的災難時期,我們不可能像平時接案訪視一樣,很詳細地調查,也不應這樣做。」上人強調,在非常時要有非常時的做法,救急必須搶時效。
上人一向關心靜思香積飯、麵的開發,亦提及這些方便食品的研發,不只在賑災時能立即發揮良能,也能運用在大型活動簡便餐食手續上:「剛開始是為了國際賑災,當時一心一意希望,若發生災難,能很方便地供給災民,但在後來的運送上,仍有進出口關卡的耗費時間,覺得還是來不及,於是轉而想到要為慈濟人與一般大眾而做。」
「未來的水資源缺乏是一大問題,且現在的人都習慣外食,既無法顧及健康也沒有家的溫馨感覺,所以運用香積飯,就能讓忙碌的現代人在短時間內準備好餐食,既衛生、又省水電,還能自己調配水分製作出合於自己口感的飯食。」
「再者,看到慈濟人辦活動很辛苦,香積飯可以在大活動的時候派上用場,節省一些香積志工的人力。」上人提出「智慧型餐廳」概念,表示若照慣例,活動大、人員多,廚房勢必要有大空間以洗菜、挑菜、炒煮等等,還要有餐廳。其實可以運用香積飯麵等簡便的食品,既吃得健康又節省人力,則每個慈濟道場也無須規畫很大的餐廳空間。
「很多災民現在只要聽到水聲、雨聲就很害怕,在災區也有多位慈濟人擔驚受怕,你們應該有很深的體會。要將心比心,用最虔誠的心,以善破災。」上人說明,心虔誠,在平時的生活謹慎守戒,且帶動人人行善,合人人的「一善」,才能破千災。
高雄的災情不只是淹水,在山區尚有土石掩埋的嚴重傷亡,需要龐大的志工人力投入救助、安撫。上人慈示,在此時救災便當的製作,要運用香積飯,減少人力、時間與資源的耗費。
「就像我希望北部、中部的志工莫將人力、時間用於街頭勸募,因為此時最需要他們南下支援;此時南部的志工人力不能耗費在香積煮食,慈濟人要即時投入賑災發放。」上人表示,香積飯正是為救災而研發,希望在如此緊急的時刻,將人力運用在最緊要的地方。
上人指出,慈濟人平時就在動員,從未休息,但是大家平時在做慈濟事的互動中就要培養默契,才能於非常時方法一致,在人力、物資達到最適切的調配。
材料:
淨斯香積飯系列產品:香醇咖哩、金黃甜玉米、清甜香筍、綜合蔬菜、紅豆糙米、沙茶海帶芽
作法:
1. 在碗中倒入約120cc熱開水。
2. 倒入調味包,攪拌均勻使溶於水。
3. 再倒入蔬菜包和乾燥飯包,再次充分攪拌。
4. 讓米飯與蔬菜料都泡到熱開水裡。
5. 蓋上碗蓋,靜置20分鐘,打開攪拌後即可食用。
6. 若不使用調味包及蔬菜包,以相同方式燜泡乾燥飯,即成一碗白飯。
材料:
海帶芽黃金香積飯4人份(含四小包乾燥飯、調味包、蔬菜包)、燕麥薏仁粉4湯匙、
蘿蔔乾1小碗、乾香菇3朵、味增噌1茶匙、熱開水480cc
調味料:
油少許、醬油少許、胡椒粉少許、黑芝蔴少許
作法:
1. 將四小包乾燥飯、兩包調味料(多寡依個人口味)倒入鍋中拌均。用熱開水沖泡後加蓋,燜15至20分鐘 (時間依個人對米飯的軟硬習慣)。
2. 蘿蔔乾和香菇切細,加少許油以中火爆香,再加少許醬油、胡椒粉,製成餡料。
3. 將【作法1】料加入燕麥薏仁粉拌均後,取出放手掌壓平。在中間包入【作法2】的餡料,捏成三角形,兩面灑上黑芝蔴。
4. 取四隻碗。每碗中放1/4茶匙味增噌,攪成液狀後,倒入一包海帶芽蔬菜包,再注入120cc開水,即成美味素湯。
材料:
香積飯5包、紫高麗1片、綠萵苣2片、醃黃蘿蔔半條、什蔬香鬆2大匙、海苔香鬆2大匙、
美乃滋2大匙、海苔粉2大匙、檸檬1顆、苜蓿芽適量、紫高麗芽適量
作法:
1. 香積飯加550cc的開水泡開;紫高麗、綠萵苣去梗後切絲備用
2. 取一圓形蛋糕模型,內圍塗上檸檬汁,再填入1公分高度的香積飯後,放上黃蘿蔔絲
3. 接著填入第2層的香積飯壓平後,放入什蔬香鬆和紫高麗;最後再填一層香積飯,塗上美乃滋,再撒上海苔粉及海苔香鬆後,鋪入萵苣絲,即為香積飯蛋糕
4. 取一方形模型,內圍塗上檸檬汁後,填入1層的香積飯,再塗上美乃滋,並鋪入紫高麗芽
5. 接著再填入第2層的香積飯後,塗上美乃滋,撒上海苔香鬆,並鋪上苜蓿芽後,再填入第3層的香積飯,壓平後切成三角形,即為香積飯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