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打開心門 如法平等

「看到了那一張相片,很震撼!這個孩子撿了一朵花,要來獻花,很開心,但是後面有一位也要來擁抱,因為我們在那裡都一直接近他們,很自動的展開雙手要擁抱他們,相信他們也是很想學我們的擁抱;可是看到了後面的那一雙手,想要擁抱卻是不敢接觸,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還是賤族,所以不敢觸摸。」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世時,當地社會上即存在著以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姓階級的社會,視婆羅門為最高階級,首陀羅為最低下的階級,且世代承襲。如今在尼泊爾,這樣的傳統文化仍然留存於一般居民的生活中。

「佛陀提倡人性平等,人人都是平等,眾生都平等,可是他也知道假如他繼承了王位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風俗和觀念。他想,人世間都是迷,在迷茫中才會這樣起分別心,唯有用宗教才能改變人生,打從內心的深處裡,打開心門來接受這種眾生平等。」

在佛教裡,常以蓮花來代表佛法,因為佛法在五濁惡世裡,就如同蓮花開在汙泥裡一樣,蓮花以汙泥為養分而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而汙泥池也因為蓮花而美化。上人開示,菩薩在苦難的五濁惡世裡,面對每一個人的見解不同產生的無明網,也要用很輕安的心來面對。

「第一要發心願,誓度眾生;第二要入智慧海;第三要常知足,身心要輕安;第四要法入心、歡喜心,時時歡喜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