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回家
靜思精舍是永遠的家
只要找對路,不要怕路遙遠,認定了家的方向,就要常回家。
天氣微雨,從台北搭乘火車前往花蓮心靈的故鄉 。熟悉的路途風景,勾起的是花蓮讀書時的回憶:每每上了火車,引頸期待,就是要見到靜思精舍。見到了,才有回家的踏實感。當要離去歸北時,總要從火車上望向一眼,除了不捨之感,似乎也在提醒著自己要再回來,別忘記家的模樣。
排了休假,回到靜思精舍當志工,儘管建築已與半年前不太相同,但相同的是法親家人們的溫暖迎接、常住師父們不停工作的熟悉身影,與自己一顆安定踏實的歡喜心。
藉事鍊心,隨處養心
小小的動作,重覆做、用心做,也就是修行養心。
先抵達淨皂廠,協助清理淨皂上多餘的邊角皂屑。在清理的過程中,一面觀察著常住師父們是如何把清理好的淨皂,再經過秤重、包裝、壓模封口等手續,環境充斥著機器聲、外面的鳥鳴聲等總總聲響,但師父們依舊以清淨、禪定的心完成手邊的工作,這才有我們在靜思書軒所看到的淨皂。在每一塊淨皂上壓著「淨斯」二字─「清淨於斯」,代表每一塊皂無染環境外,更蘊含師父們的用心與祝福。在清理皂屑時,原本浮動的心,也同時被清淨,能夠專注當下,去體會師父們如何在動靜中修行。
清理皂屑時,雖然一直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卻是訓練自己將浮動的心念轉為清淨的過程。
「多少汗水砌成一到牆,多少苦心聚成一個家」,每次回到精舍,看著常住師父們不停工作,但依舊歡喜的與我們分享法,這兩句詞就體會更深。在挑菜區,將海帶打結並剪成好入口的長度,不停重覆,從小小的動作學著用心、細心、同理心,想著家人們用餐時,是否好入口,是否便於咀嚼,更仔細地處理著海帶,要與每一位法親家人結法髓緣。
以身教傳承
常住師父們無時無刻用言行傳承靜思家風。
之後,與師父一起將一車罐裝粗鹽推至地下室,聽師父們討論著將粗鹽罐放置何處,讓大家方便取用外,也考量節約電力,避免花費一盞燈的費用。常住師父們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都在傳承著「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每跟著常住師父一起完成一個工作,心疼卻更敬佩師父們要擔起天下米籮的勇氣,也愈累積自己「承擔力」,默默對自己說:「要更承擔,要一起守護我們心靈的家」。
拔草除惡習
野草就如小習氣,要立即除,除乾淨。
相同的地點,一樣的出坡工作,三年之後變得更有耐力的去完成, 這樣的轉變應該是深入慈濟的因緣。
次日,上完早課後,與常住師父一起出坡,要清理大水溝的雜草,讓我想起大四時,最後一次在精舍的志工活動,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卻有和當時不同的心情。大四那年,對於除草只覺得無趣,再加上天氣炎熱,面對滿地野草,感到非常煩躁,我完完全全提不起勁去拔草。三年後,一樣的情景,我忍不住莞爾一笑,當初沒有完成的工作,今日又回來了,有機會好好地完成,必定得好好把握此因緣。一邊拔草,邊聽著師父播放上人的靜思晨語,偶爾抬頭,望向巍峨的中央山脈,突然覺得自己的心量也變的開闊,偶爾碰到難以除去的雜草,也能一次次的慢慢鬆土,耐心的除去它們,大四的我應該沒想到現在的自己,會因為深入慈濟而有這樣的轉變吧!
除草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樹木被纏繞著「小花蔓澤蘭」,這種植物會包圍樹木,使之失去與陽光的接觸,無法行光合作用後,邁向死去一途,因此被稱為「綠色癌症」,且小花蔓澤蘭生長力強,只要有任何一個枝節接觸到泥土,它就能生長下去。這種植物讓我想起靜思語中「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去除」這句話,每當自己懈怠時,就如小花蔓澤蘭的枝節碰到泥土,習氣就有機可趁,業力也可能隨之而來。若是長久沉溺於自己習氣中,就無法讓清淨本性行善的光合作用了,時時刻刻記得此時除草的感悟,銘記在心,也盡力做到。
兩天短暫的「回家」,除了好好地休息充電,忘卻生活中人事的煩憂,精舍生活作息補充了善的能量與承擔的勇氣,更了解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靜思家風。在精舍的記憶,永遠都有一幕是常住師父們和藹的笑容,還有不停做事的身影,這些記憶會一直在我的心中,這是家的景色,也是支持自己的勇氣來源,再次搭上歸北的火車,依舊要從車窗望向心靈的故鄉,這次以踏實堅強的步伐,帶著這兩日的法喜,回到台北,繼續「做中學,學中覺」。
內容來源:靜思書軒喜來登店 彭淑惠師姐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