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宇宙的緣起以及生物的創生,是宗教的重要命題,各種見論記錄於教義經典中;乃至於神話故事也多有備載,為一切現象的發生提出傳奇式的看法。「根源何在」,亦即萬物出處的說明,既形成民族獨特的宇宙觀,也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與影響人生價值觀。

從「為什麼」
到「堅定不移」

年少時候的上人,對於世事常感疑惑,心中充滿了「為什麼」?因緣接觸《梁皇寶懺》、《四書》、《法華經》、《地藏經》以及《無量義經》等佛典及世典後,既開啓進入佛門之心志,立願將佛法推入人間;並亦影響自身思想之源流、形成與發展。

積四十年力行法華思想,在慈濟志業規模已然完備之際,因緣成熟樹立「慈濟宗」。四十多年後的今天,行在人間菩薩道上,上人不僅篤定前行之路,並且期許全球慈濟人 —— 時代在變,空間也在變,儘管有形的環境時刻在變異之中,但期盼大家跟隨著我走入慈濟宗門,這分荷負如來家業、永傳慈濟法脈之修行心志,要貫徹到底!要真誠如一!

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路途有多遠,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這分心志與初衷,必定要「堅定不移」!

上人之口述歷史,在慈濟宗已立之際,顯得更加彌足珍貴!這篇「證嚴上人口述思想歷程——從為什麼到堅定不移」一文,即是從歷年來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一書中,針對這份可貴的口述歷史資料,參考各年版本眾多篇章之相關記錄,反覆對照、斟酌異同、歸納彙整所成…

從「無常」
探究「因緣果報」

無常無我與苦空,諸法四相不思議;
法性法相本空寂,不出不沒不來去。

無常無我與苦空,
諸法四相不思議;
法性法相本空寂,
不出不沒不來去。


二十世紀發生兩次世界大戰,我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實在是很可怕。即使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不論是躲空襲或是物資配給等等。

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當七、八歲時,有一天剛下課回來,在庭院裡,有一大群孩子,看到十多架飛機,從頭頂上飛過,大家好高興地大叫著:「看!飛機!飛機!排得好整齊,飛過去了!」才說完,一瞬間就聽到掃射與炸彈的聲音。從那時候開始,就再也無寧靜的日子了…

台灣走過戰亂的光復之初,民眾生活普遍貧窮,物資十分匱乏,曾有一段時間依賴美援麵粉、奶粉等濟助度日。我雖沒有吃過苦,但見及他人領取美援的景象,內心感到能夠幫助別人的感覺實在很好。
後來,養父往生,面對人生無常以及生離死別之苦,心中仍然是許多的「為什麼」?

養父經營戲院有成,俗家境況尚佳,生活無虞,也僱傭做事,雖未受貧窮所苦,然也目睹民生貧窮的窘況。二十三歲那年,養父猝然因病辭世,不到一日的時間即天人永隔;復因民間習俗,看了日子時辰,在往生翌日旋即出殯下葬,內心十分不捨。

儘管喪事辦得風光,送葬隊伍迱邐浩蕩,一旦送至墓地,風雨交加,淒涼寂寞,逐讓我深深疑惑——人生,何謂風光?何謂成就?正值壯年的養父,奮鬥出一番事業,人生可謂順逐,然則生前的功成名就,有何保障?人往生後,又能留下什麼呢…
從《梁皇寶懺》
走入佛法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
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

草露風霜閃電光,
堪嘆人生不久長;
有生有死皆有命,
無來無去亦無生。


為追詢父親「死後往哪裡去?」經人介紹閱讀《解結科儀》一書。雖然日後才知此書乃外教書籍,但當時見書中只反覆說著「凡人皆會死」,感到此書理念粗淺,應當不屬正統佛教書籍,逐引不起自己多大的探討興致,也就因此沒有受到書中觀點偏頗的影響。直到在豐原慈雲寺為養父做佛事拜《梁皇寶懺》時,除深感懺文優美外,也才知曉因緣果報的道理——「業力」,是人生值得深思的課題。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在慈雲寺 拜《梁皇寶懺》時,皆會誦及此段偈文。

人生何其短暫!就如春草上澄澈清亮的露水,當太陽一出,就乾涸了;又如夏天的微風,剛拂來,就消逝了;也似冬天白茫茫的雪,在陽光照耀下,立時就溶化了;或像雷電閃光,瞬間就消逝無蹤。如此短暫的人生,真是令人浩嘆……

我用寧靜的心,拜誦《梁皇寶懺》七天期間,體會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靈魂來來去去;對佛教而言,就稱為「業識」。業識就是平常的行為造作,好的行為、惡的行為,就像一顆顆的種子,完全落入八識田中,隱藏在裡面,然後跟著人來來去去。

業,是過去種的因,現在所得的果;現在這個果,還有多種因在造。以釋迦果為喻,種下一粒釋迦果的種子,每粒種子都可生長纍纍的果實,而一個釋迦果中又有很多的種子。

我們現在所受的,就像以前種一粒釋迦果的種子,這是因;現在長成許多個釋迦果,粒粒皆是果,而果中粒粒是因。所以雖然我們種過去生的因,受現在的果,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再造因呀!就看你是要造什麼因,是好因、或是不好的因,而這些種種的因,又成為來生的果…

立定
「弘法利生」之願

榮華富貴如浮雲,在無常的人世間,何必為了無常的情愛,而將個人限制在一個家庭中。

為什麼一個女人只為了一個家庭,提菜籃子就滿足了,為什麼範圍這麼小?那時我想到很多人遇到困難時,都會叫「觀音媽、媽祖婆」,他們也是現女人身,卻能因應眾生需要而隨處顯現。

我感覺應該要立志。對普天下的眾生,我們都可以用媽媽的心去愛,如果被一個家庭拘束了,又能愛多少人呢!所以,應該要去小愛,成就大愛。雖然當時我年齡還輕,不過,很嚮往這條路,自己也很篤定應該怎麼走。

後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因身體不適,暫居於慈雲寺靜養,見及師父們為趕赴經懺,即使夜半時分亦得整裝外出,當時我雖尚未立定「弘法利生」之願,但內心產生了疑惑,認為出家是神聖之事,真正的修行生活不應如此,深感應提升佛法教育,以道理開啟人心。首要之務,應破除當時民間對佛教的迷信做法與觀感;再者,佛法應運用於自身,落實於生活,而修行人則要提升生活的品格。

於是萌生尋找出家目標的念頭,尋思將來若出家,如果不能兼利天下,就要獨善其身。這是我「發心」之始…

初探《無量義經》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無量法門,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寄居在臺東佛教蓮社期間,當地馬蘭糖廠一位總務課長王先生,他太太是佛教徒,請我們兩人去家裡做客。從王先生府上書架,我看到一部日文版的《法華經大講座》,一套十二本,這才發現《法華經》的前面第一部是《無量義經》,《法華經》之後則是第三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這三部經合稱《法華三部》,這部經十分吸引我。

我隨手拿起開頭的一本《無量義經》,讀了後,眼睛一亮,心頭為之一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十六個字更令我歡喜,心想何時我也能請到一部《無量義經》。

修道法師返回臺中後,我孤身留在花蓮,雖已現出家相,卻沒有歸屬依止的師父。雖然解脫家庭束縛,但其時心無定所,既無師父亦無道場,寄宿於許聰敏老居士家的窘況,心情實乃煎熬。

因緣不可思議,感恩上印下順導師為我舉行簡單的皈依儀式,授以言簡意賅的「為佛教、為眾生」六字,終入戒場而圓滿受戒…

在普明寺成立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四個弟子跟著我一起住,德融的母親且親自將女兒交給我,希望她隨我修行。

小木屋已從高壓電塔下位移到普明寺旁,小木屋後方是派出所,旁側之水泥建築是地藏廟,在地藏廟的旁邊,原本就有蓋一間木造的房屋,我就是住在這間小木屋裡,與幾位弟子自立耕生,開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白天勞作,晚上教授弟子《四書》與佛典。

在結夏安居期間,許多比丘、比丘尼都在道源老法師座下用功。有位比丘惟勵法師,他正在讀日本學校的函授課程,他邀我參加,我就報名了。

回普明寺後,有一段時間就在修習日本函授課。

那時候,在許多因緣巧合不斷地促成下,一灘血事件、修女來訪、竹筒歲月等片段相連接續,深感眾生的確需要佛教,所以在普明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做慈濟。

二十世紀時代變遷很大,曾經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臺灣光復後的三、四十年代人民生活辛苦,思想保守。民國四、五十年代的臺灣,人民生活漸漸穩定,慈濟就是發盟於五十年代…

緣深佛陀
「入世本懷」

當時的佛教不論北傳或南傳,大小乘的佛法傳播都偏向於精神面的教育,從這兩條發展路線分析起來,總覺得佛法對人生不是很實用。比如日本研究《法華經》很用心,但是再怎麼研究都是在學問、精神面上打轉;而東南亞泰國、緬甸、越南一帶的修行人,總是著重在生活上的小細節。這兩條所發展的佛法教育對人心、社會到底有何幫助?那時候的我不斷地這樣思考。

佛教有句話:「出家乃大丈夫事」。什麼是「大丈夫事」?就是要有所作為!所以,我一直認同,國家的興衰應該人人有責,尤其是出家人。

佛陀所關懷的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全球的人性問題;從印度當時的不平等社會,一直延伸到人性的淨化,悉達多太子的偉大就在於此。他生長在富裕的皇宮,過著個人享受的生活,卻能體會賤民生活的苦難,以及當時婆羅門教的宗教家高高在上的傲氣,這種種不平等讓他想到如何令所有眾生心靈解脫,也想到自己必須身體力行去改變不平等的現象;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自己的心先解脫,才有改變的可能,所以他就出家了,去體會眾生的心靈,去尋找宇宙人生的真理。

從這一點我一直覺得,佛教不是靠研究,也不是靠形態上的苦修,應該是把握生命的時空——把握時代的脈動,也利用這個空間——我生在臺灣,將臺灣這個環境以及現代的時代二者連成一體;我既然生於斯長於斯,這整個空間應該就是我的道場,我應該好好把握。所以,時間、空間對我來說很重要…
本篇內容節錄自:《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之《上人口述思想歷程》
證嚴上人佛經開示

開示時間開示經典講經因緣
2009年 - 現在 《靜思妙蓮華》 於精舍開始宣講《法華經》。
2008年 - 現在 《無量義經》 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偈頌。
2003年 - 2008年 《法譬如水》 美伊戰爭爆發,SARS全球防疫,為呼籲人人戒慎虔誠,證嚴上人於精舍以五年時間陸續講完《慈悲三昧水懺》即《法譬如水》。
2002年 - 2003年 《救世救心八大人覺經》 爲台灣居安思危,於精舍再講《救世救心八大人覺經》。
2001年 - 2002年 《藥師經》 跨越新世紀,憂心眾生共業,為調伏人心,於精舍再講《藥師經》。
2000年 《調伏人生二十難》 於精舍再講《調伏人生二十難》。
2000年 《三十七道品偈誦釋義》 爲慈濟人調身,調心,於精舍再講《三十七道品偈誦釋義》。
1998年 阿含經《二十一結》 於精舍講阿含經的《二十一結》
1996年 《九結》 於精舍講《九結》。
1990年 「菩薩十地」 於精舍講「菩薩十地」, 即《心靈十境》出版書。
1990年 《人有二十難》 於精舍講《人有二十難》。
1989年 - 1990年 《父母恩重難報經》 於精舍講《父母恩重難報經》。
1989年 《降伏十魔軍》 於精舍講《降伏十魔軍》。
1987年 《三十七道品講義》 於精舍講《三十七道品講義》。
1987年 - 1988年 《四十二章經》 於台中分會 再講《四十二章經》。
1987年 - 1988年 《慈悲三昧水懺》 於精舍講《慈悲三昧水懺》未完。
1986年 - 1987年 《淨因三要》 於精舍講《淨因三要》。
1985年 《佛遺教經》 於精舍講《佛遺教經》。
1985年 《藥師佛十二大願》 爲籌建慈濟醫院募人募款募心,於台北宣講《藥師佛十二大願》。
1984年 《八大人覺經》 於精舍講《八大人覺經》。
1980年 《地藏經》 發願籌建慈濟醫院,於精舍講《地藏經》。
1979年 《四十二章經》 講《四十二章經》
1975年 - 1988年 《法華經》 法華佛七,於精舍宣講《法華經》。
1974年 《藥師經》 娜拉颱風災情慘重,有感救世必先救心,舉辦藥師佛七,於精舍宣講《藥師經》未完。
1972年 - 1973年 《無量義經》 佛七法會中於精舍宣講《無量義經》
1969年 - 1971年 《法華經》 精舍落成,舉辦佛七宣講《法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