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如是我聞

恭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一八年秋之卷》
文史結集圓融諸法性、體、相、用

法源如活泉,法水泉湧相續不絕


與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林正雄師兄等人談話,上人期許團隊研發出照顧年長者的優質科技產品。這次行腳繞臺灣,所見所聞感觸很深,不只是各社區失智、失能長者照護問題浮現,慈濟法親也有不少人年紀大了,孩子都在外地生活,幸好有慈濟法親時常關懷。慈濟人會帶動社區老人家來做環保,或是在慈濟長照據點設計相關課程,照顧老者的身心健康,得到像一家人般溫馨照料。若有測量血壓、脈搏等基本生理資訊的簡易儀器,可以幫助志工注意到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及時做出適當的因應。

建立完整系統,隨處皆通達中心脈絡


上人與德凡師父、靜原師姊等人談及法脈宗門的傳續,有賴及時留存寶貴文史,也經由結集出版而普遍流傳,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法,而且無論從何時、何處接觸法,都能通達法脈源流;法脈的泉源應是泉湧不絕的活泉。

上人從 四法四門四合一的組織架構說起,其實起初說「四合一」,就是希望慈濟人的精神理念一定要會合,無論是合和互協的哪一個組隊成員,都要具有合和互協的精神。

但是大家難以打破大小、高低層級的運作觀念,對於四合一的團隊運作方法仍然不清楚,於是後來對大家說四合一是平行並進而非上下階層;接著又說「三加一」,要將合心、和氣、互愛組隊的力量都加在協力組隊裡,才是「協」力;這次出門行腳則是對大家說「一加三」,「協力」二字總共有四個「力」字,而且是協力組隊加互愛組隊、和氣組隊、合心組隊的力量,僅是協力組隊,就涵蓋四個組隊的力量,希望讓大家更清楚。
「這次行腳看見各地資深的菩薩還在協力組隊裡,陪伴大家去關懷、訪視等等,這是清楚精神理念的人;但是,有的資深者認為合心組隊的責任就是傳承,傳給別人以後就讓人去做,自己就不再投入了,這樣就會與眾生隔緣、斷緣、絕緣。前一陣子有一位資深委員說,現在一些新的委員已經不認識她了!我說:『妳沒有與人互動、一起做事,人家怎麼會認識妳?』資深慈濟人還是要持續做慈濟事,將做事經驗傳承給年輕人,自己也能夠保持身心健康,不會快速老化、衰退。」

上人表示,無論是「四合一」、「三加一」或「一加三」,所要表達的是同樣的精神理念,只是因應眾生根機而說法不同。佛陀所說法,亦是 三乘歸一,所要傳達的真實道理都是一樣的,只是應眾生根機廣設方便;例如人心煩惱不離貪、瞋、癡、慢、疑,若再細分,這五毒又可各自細分出多種微細煩惱,各種煩惱都有方法對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來自相同的法源。

上人以人體血管比喻法脈,在主要的動脈與靜脈上分出較小的動脈、靜脈,全身更是分布了密密麻麻的、肉眼難見的微血管,才能讓隨著血液輸送的養分送達身體各部位、臟器、組織;同理,法脈也是從中心主軸逐步細分,分得很微細,有各式各樣的法理與名相,雖然很龐雜但是有系統,可以讓人見微知著,無論從何處接觸到法,就能通達中心脈絡。

過去已出版的著作,和現在所說,都通達相同的法源;只是人都有好奇心,會想要知道師父最近說了什麼,只要有新出版的法脈叢書,就會吸引慈濟人請購、閱讀,加深法的記憶。「法脈不能斷;要讓法脈通暢、永續,就要靠文字記錄、編輯、出版,才能廣傳於當世、流傳於後世。即使現在科技發達,每天晨語志工早會 ,都有全球各地慈濟人,在各道場透過網路連線同步聆聽,但是如果沒有留下文字,大家聽了就過了;有經過整理以後的出版品,就能讓大家留存,隨時可以閱讀。這就是法脈,無論從哪一個段落看起,隨時都可以接得上。」

人間菩薩的言行思想,突顯佛法之「用」


上人強調,佛陀說法四十多年,最後述佛本懷講大乘法、教菩薩法,希望學佛者身體力行;而慈濟人行菩薩道已超過半世紀,每一位人間菩薩救災助苦的真實見聞與深刻體會,都是非常真實而寶貴的法。各地都有很用心的人文真善美志工,長時間完整記錄每一則個案關懷,不只記錄了人間苦相,也記錄了人間菩薩度眾生的言行思想,包含了法脈宗門的精神理念。

「人間菩薩的思想理念,灌注在慈濟宗門裡;這群人間菩薩不是只有聞法、在字面上理解法,他們知而能行,信、願、行具足。就如人體的微血管遍布全身,都在發揮功能;即使是再微小的慈濟事,也在發揮法脈宗門的功能。若是這些人間菩薩行沒有編錄,只是提到哪一年有什麼慈濟事,精神理念無法彰顯,思想也無法伸展,法脈會被隔斷,無法說明人間菩薩出現在此時此世。眾生本具佛性,即使讀了佛經、聽聞佛法而知此道理,知又何用?慈濟人所做的一切都在突顯佛法之『用』。」

上人續言,慈濟的精神理念,由臺灣擴及海外,僅在馬來西亞,就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而且他們認真推動「百萬好菩薩」,不分種族,就地廣邀居民行善,目前全馬慈濟人正在朝招募三百萬慈濟會員而努力。每一個國家的慈濟志業發展脈絡,都是很重要的慈濟文史,要詳細記錄,以使流傳後世,讓後世的慈濟人隨時都能追溯源頭,延續這分精進力量,讓菩薩種子傳播到更多國家,再為慈濟歷史續寫新頁。若是源頭沒有記錄,後世就無以為繼。

「佛陀有充分的理想,但是沒有充足的時間,缺乏人力,也沒有助緣施行菩薩法,只能先將理想告訴大家、流傳後世;經過了四十多年的說法,大家對佛法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到後來說《法華經》,就教大家用方法實行,只是因緣不具足,難以推展開來。所以因緣很重要,如果只寫出精神理念,刪略了人間菩薩行跡,與眾生斷緣、隔緣、絕緣,即使有方法也沒有用了;全球慈濟人這麼認真地在各地推動志業,都以花蓮本會為精神本源,這裡應該是一股泉湧不絕的活泉。」
恭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O一八年秋之卷》七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