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舊大殿自一九六九年落成啟用,就是全球慈濟人的
心靈故鄉;小小的人字形屋宇建築,是遊子依歸之處。與廖群師兄等人談話時,
上人談到
慈濟功德會在克難中成立時,自己還帶著常住借住在
普明寺,後來由師媽購下這片土地,除了耕種以外,也規畫建精舍。
上人談到承建精舍的黃演言先生,太太是慈濟委員,因此承擔建築重任,至於精舍的設計師,其實是自己:「這張圖是由一位會畫建築設計圖的慈濟委員兒子,照著我的意思規畫、修改完成的。所以有人問精舍的建築設計師是誰?可以說就是我。
黃先生拿到這張圖以後問:『師父,要朝哪個方向、位置?』我們當時就站在田裡討論,我說,前方要留空地,後方也要與其他住家有一點距離;蘇花公路就在前方不遠處,精舍建築面向大馬路就好。他問:『難道不必拿羅盤來看方位,看看什麼時候開工?』我說:『工人叫來就是了。』」
「蓋好以後也沒有裝潢,只在中間設佛龕,從五十年前擺下去到現在都沒有變動,只有挪後而已;以前佛龕的後面就是我們晚上休息的寮房,兩邊用日式的活動拉門簡單隔間,白天打開拉門,就是
知客室與慈濟的辦公室,晚上才拉上拉門睡覺。」
「主體建築蓋好了,佛龕放置妥當,那天晚上我們還在清掃,隔天一大早做早課,就算啟用了。佛像沒有開光,沒有做灑淨等儀式,也沒有看時辰,清掃好了就搬進來開始使用了。」
上人另談及建設
花蓮慈濟醫院時,之所以有動土的儀式,是因為這是集合許多人的愛心,一點一滴成就的志業,好不容易動工了,一定要讓海內外的慈濟人與護持者知道,並且以尊重的心邀請佛教界法師來主持動土典禮,還要廣邀各界人士、新聞媒體參與,讓大家知道慈濟醫院動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