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精舍德林師父騎著三輪車。
風扇帶動精舍空氣的流通,消暑許多。
俗話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一旦習於奢華的生活方式後,要再歸返簡樸生活,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回想,在踏入精舍擔任職工之前,因為自己體質關係,實在擔心夏天「沒有冷氣」這件事。
是啊!不吹冷氣可以節省一半的電能,也會大大降低空氣的污染,上人多年來鼓勵人民節能減碳、雙手做環保,除了因為維護機器的緣故,設有空調設備外,其他空間沒有冷氣,是可以想見的。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做環保的重要,但還不曾聽過哪家公司行號,為了提倡節能減碳,而真的不使用冷氣機,但在精舍,我是真的遇上了。「原來做環保不是說說而已!」我內心獨自 OS 著。
現在,夏天已過三分之一,在沒有冷氣的辦公空間,看著座位上頭的大風扇轉動不停,我才意識到自己好像逐漸適應了這樣的氣息與步調。
每天早上從停車場步行到精舍,短短的幾分鐘路程走來滿頭大汗,在辦公室跑上跑下汗流浹背時,也只靠風扇或是自然微風帶來一些清涼。
想起過去十幾年的在其他職場的辦公環境,假如沒有特別安排健身運動,那一整天可能就連一滴汗都沒冒過,就真的成了「冷房裡的小花」,那面臨氣候不斷變遷時,自己的身體是否能夠適應外界氣溫的變化呢?心裡起了一個大問號。
反觀現在偶爾流流汗,有機會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其實是有益於身體的鍛鍊。至於黏答答的汗水,就隨身攜帶一條毛巾或手帕,洗把臉,擦擦就好了!不過,離開了冷氣房之後,原本煩人的乾眼症,情況也明顯的好了起來。心想,如果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治癒科技帶來的後遺症,不也挺好的!
沒有空調的會議室,有清涼的微風由窗外拂來。
工作休息時,有機會也常到處看看人看看物,總覺得能發現很多新奇的事物。而靜思精舍的樸實之美,不僅在於建築風格上,也呈現在質樸的人文氣息之中,不時地散發出來,這是我來到精舍的第一個印象。
精舍齋堂外,兩棟樓之間的中庭搭有帆布,那是臨時搭設用來遮陽或擋雨的,只是遇到雨勢較大的那幾天便會有雨水積聚在帆布上,無法順利的排到地面上,雖然沒有即刻造成問題,但危險卻隱憂存在著。
某天,發現一位師兄正拿著桿子吊著椅子在帆布下方推擠來推擠去,一開始是被會飛的椅子嚇一跳,後來仔細一看,原來師兄是利用椅子,試圖將帆布上的積水推移到另外一邊,然後利用虹吸原理將帆布上的積水經由水管慢慢的引導排出,只是這些引出來的雨水,不是直接排掉,而是收集在一個個的水桶裡,等著再利用。
這樣的場景映在心裡,只有「感動」二字,看大家做起環保如同呼吸般的那樣自然、不加思索,原來「節能」在精舍不是口號,而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利用椅子,試圖將帆布上的積水推移到另外一邊。
好的事物,很容易產生效應,當一個人身在簡樸生活的環境久了,習性就會不自覺地,自然而然的跟著起了變化。
某天,因為朋友家裡來了一群客人,邀我過去幫她做些料理,我便欣然答應,當天,兩人各有所司的專心處理食材,只是廚房裡的事情一忙起來,可是誰也沒有空理誰的,但不知為何朋友卻一直打量著我手邊的食材,然後邊切菜的她,淡淡的說:「在精舍待過的人就是這樣!」
我聽了有點摸不著頭緒,後來朋友補了一句:「你蒐集那些菜葉、邊角料是要拿來再利用的,對吧!」這時,我才回過神來看看自己正在進行的動作。原來,自己不知不覺地跟著惜福起來了。
左:鍋具齊出籠,羅列陽光下做紫外線消毒。 右上:挑過的桔皮,自製天然清潔劑。 右下:使用過的水,儲蓄起來一起澆花。
木屑及樹葉,做成堆肥,不浪費。
內容來源:《靜思人文》林聖玉師姊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