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靜思精舍陶慈坊


法門無數,不可計量;
修行,修心正行,雙手做起,
無求,無他求。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以陶修行,我之法。
靜思陶慈坊位在台灣東部山海之間、園林蓊鬱的花蓮靜思精舍。各色作品於清雅樸素的氣息中,含藏著巧手會合妙理的法味,迥異於一般市面上的陶瓷商品。

與世結緣 勤儉固本


靜思陶慈坊位於花蓮靜思精舍,為德慈師父於 1987 年所創立。

德慈師父上承證嚴上人自力更生之師訓,帶領團隊親製陶瓷作品與世結緣,樹立勤儉固本的靜思家風典範。

各色作品於清雅樸素的氣息之中,更流露以巧手合妙理的宗教法味,天、地、人巧妙相融,使每件作品性相圓明自然。

「靜思,是青山無所爭,福田用心耕;靜思精舍,是天下慈濟人的家。」精舍常住師父儘管生活刻苦,依舊堅持自給自足、克勤克儉。

精舍日常所需開銷及參訪民眾的食宿,均由常住眾獨立負擔,完全沒有與慈濟基金會的善款混淆。

「師父,什麼是修行?」

工廠做道場,藉外境修心。

陶慈坊裡,一位慈祥的精舍師父戴著老花眼鏡,手持小電鑽,正仔細地研磨著「無量心燈」陶坏,身旁有人問道,「師父,什麼是修行?」這位出家人邊工作邊回答,「修行最簡單的講法就是,修掉不好的習氣,修掉我們不好的行為,專心奉獻給大眾,叫做修行。那修養,每一個人都要修啦,不是出家人才要修。」這位師父即是自 1964 年就追隨上人的德慈師父。

為了自力耕生,所有精舍出家眾都一樣,做過各式各樣不同的工作。精舍成立陶慈坊之後,具藝術天分的德慈師父便承擔起這份工作,陸續研發宇宙大覺者、無量心燈及竹節壺等藝術作品。

儘管長期接觸泥坏與粉塵,導致皮膚過敏潰爛,二個膝蓋也因年邁退化,陸續置換人工關節,德慈師父還是每天盡本分努力地做並與團隊設計研發新產品,把握一分一秒,不讓時間空過。拿起工作檯上的竹節壺泥坏,繼續一筆一畫仔細地形塑著竹葉浮雕,「竹子的含意就是德,祝福大家慧命能夠成長,內心清淨沒有汙染。」德慈師父微笑道。

無量心燈 無量光明

以泥土與火焰,淬鍊福慧之燈;
在靜思中與佛會遇,
返歸清淨無染自在心。

在生活中修行

「無量心燈上面有法脈宗門精神在,照亮我們的心智,去掉我們的無明。」極具繪畫天分的德慈師父,在陶藝世界裡發揮了她的藝術天賦,以手拉坏當作修行,作品中融入了師父的智慧與德行。

「做這陶瓷是一種藝術品,上人告訴我們要藉事練心,我們不是專業,一個瓷器雕刻要很久的時間,有一次燒七個才一個成功;工廠做道場,讓我們的內心能夠發亮發光,藉外境來修自己的心。」泥土歷經揉捏、雕塑及淬煉,才能成就照亮黑暗的明燈,正如同凡夫眾生必須經過世事的磨練,學習佛法開啟內在智慧的光明,才能成為提燈照路的人。

透過靜思陶慈坊手作之作品,不僅延續靜思精舍儉樸無爭的修行風格,也可感染其清淨素雅之氣息,沈穩心性,浸潤於法源之中。

在修行中生活

做陶瓷是朝九晚五的修行,堅守那一念最簡單的心,那一份寧靜和欣喜。只有心平氣和、不急不燥,才能做出滿意的作品。
內容來源:《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