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精舍在一九六九年落成以後,每個月的發放便改在精舍進行。
有一次,照顧戶扛米回家,漏出一些米粒在地上,靜蓉師姊覺得很可惜,便仔細地撿起來,想要放到廚房的米缸裡,上人則說:「這是功德會買給貧苦人的米,不能放在精舍的米甕,要放到給貧戶的米袋裡。」師姊說:「可是我看您們剛才煮粥時,用的是米甕裡的米啊!」上人說:「是啊!這是常住要供應給大家的。」師姊常常到寺院裡禮佛、聞法,認為在家居士不能佔出家眾的便宜,所以聽到上人說,常住要供應大家用餐,不免擔心自己是否犯了戒律。
發放之後,上人向大家說起佛陀的
本生故事:佛陀在久遠之前曾為一國之主,當時國內久旱無雨,五穀不生。國王不忍國民飢餓受苦,便到河邊向天祝禱,願意化身為一條大魚,讓國民取食魚肉,度過乾旱饑荒;隨後跳入河中,真的變成一條大魚,並請河邊的五位木匠回到城裡通知大家來割取魚肉。
化身大魚的國王,是佛陀的前生,五位木匠就是後來最早跟隨佛陀出家修行的阿若憍陳如尊者等五比丘。所以,精舍常住供應大家用餐,也是抱持著與大魚相同的心情,希望與大家結繫聞法得度的因緣。
「佛陀生生世世都為眾生付出,甚至要剜割其肉供應眾生也在所不惜;當時五位在河邊的木匠,受大魚所託回城通知大家來割魚肉,因為成就了國王的心願,這五人就成為佛世時的第一批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