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人文研習營 全球志工承法脈
2017年「全球靜思人文精神研習營」,於6月13至15日在花蓮靜思精舍,展開為期三天兩夜的研習課程。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越南、香港、日本、澳洲、英國、大陸、台灣等十個國家地區,共有313位學員與會。
學員抵達不久,精舍師父即贈予《八大人覺經講述》作為結緣品,目的在使學員們了解靜思人文的精神,除了要法入心,更要銘記「欲救世間災難,必先救人心。」力行證嚴上人「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悲心願力。
◎ 慈濟永續的後盾
6月13日開營典禮後,德宣師父勉勵學員,慈濟因緣生生不息,期許大家發大心之餘,更要結好緣,這也是慈濟人的基本人文。「靜字如果去掉一個爭字,思字如果去掉一個心字,靜思『 靜思 』的不爭無心。」德宣師父叮嚀大家:「自我提醒,不要有人格缺口。」
靜思精舍是法源地,是靜思弟子的根,靜思書軒則是社區客廳、心靈充電站、救心的藥鋪,目標在淨化人心。靜思書軒所服務的對象,除了慈濟人外,還有更多非慈濟人,因此德勷師父期勉靜思人文同仁及推廣志工:「 靜思人文志業的核心價值是誠正信實,目的是要弘法利生,所以不能違背國法和上人的法,我們一定要聞法,還要說法、傳法,接引有緣人,找回每個人的清淨心。」
靜思人文緣起於靜思精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食其力、自立耕生的農禪生活。靜思精舍僧眾秉持「靜思家風」,不接受供養,嚴守修行清規,荷擔如來家業堪苦的精神。維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傳統,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依然不變。陶藝工坊、製作蠟燭、研發香積飯、淨皂等等,這些淨斯法品都是慈濟永續的後盾 。
◎ 無量茶會品人生
在 「 淨斯茶人文 」的課程中,陳忠厚師兄分享慈濟三義茶園的前身、源起、耕作方式,以及上人對靜思經營茶園的期許等等。他本著「尊重土地、關懷生態、順應節氣、敬天愛地」的理念,以友善耕作的方式,進行自然農法經營、管理茶園。他說明有機耕作是慈悲與友善的概念,而不是生活的手段或技巧,同時也呼籲:「我們如果有共同的信念,就可以把已經破壞的土地從不好變成好。」
在人文講堂裡,進行著無量茶會,低沉渾厚的大提琴聲中,靜淇師姊引言:「外面的一花一草,無處不在說法,大家慢慢感受一切萬物生命的美好。」她提醒大家:「聽聽自己呼吸的聲音,好好利用這個因緣,觀照自己的心,同時與八位靜思茶道老師結好緣。」茶會中,黃榆真以愛上人、愛淨斯、更愛蔬食的心念,研發許多可口的淨斯糕點與大家分享。
◎ 回歸清淨 天地祥和
致力於靜思人文推廣多年的慈濟志工呂慈悅表示,自己最大的體悟是老實修行:「真正老實修行的人要了解,自己沒有感動,怎能感動他人?」針對靜思人文同仁、志工,推廣時的一些疑惑,慈悅疾呼:「唯有法才能安住在靜思,自己要先聞法,才懂得如何說法、傳法;靜思是法會,活動要結合法,課程也要結合法,以法相會推廣法品。」
陳美玲老師以〈歡迎你來做慈濟〉、〈飛越地平線〉等幾首慈濟歌曲,分享《慈濟歌曲50年》這本書。她說明慈濟歌曲是隨著濟世助人的腳步,為救助世間苦難而生,為淨化人心所成。值此天災頻仍、人禍紛起的時代,期待以慈濟歌曲,讓浮動的心能安住靜思,反觀自照;以潤漬的力量,淨化人人身心靈,使惡念不生,善念漸增。人心若回歸清淨本性,就是天地祥和之時。
撰文: 李老滿 彭鳳英 整理: 楊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