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以法相會推廣法品

全球靜思人文精神研習營有來自十個國家的學員 , 彼此分享經驗與心得 。 新加坡牛車水書軒去年重新開幕,雖然面臨很多困難挑戰,還是走出書軒入人群,推廣靜思法品。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相閱在書軒」,還有手語教學、教導淨斯產品製作可口小點心,以及分享 《 慈師父講古 》 ,讓會眾了解慈濟的緣起與歷史。

印尼懂中文的人不多,推廣靜思出版書籍比較困難,書軒店長李秀彬說: 「 要民眾來書軒比較不容易,我們就走進市區辦書展,也和其他書店合作;除了介紹靜思法品,還邀請習經院的孩子以手語傳法。以淨斯產品製作一些適合印尼口味的小點心,讓社區民眾更認識慈濟。 」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葉永河, 2014年加入人文志業服務,負起帶動傳法脈的責任,目前在靜思書軒當人文推廣志工。他以人文志工的身分來推廣上人的法:「構想是要推動、帶動全馬各家書軒的靜思人文志工,都要讀《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也都要會導讀,是我最大的心願。」

葉永河認為:「想要了解慈濟,首先要了解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的日記,要讀懂上人,才可以看懂慈濟,才能了解上人的法脈和思維。」因此,他鼓勵人文推廣志工以讀書會、心靈講座方式推動。帶著法去做慈濟,一定會很歡喜,他希望:「能夠把靜思心 、 慈濟魂找回來。」

湖南長沙來的人文推廣志工楊翼璘表示 , 研習營之前,並不了解精舍以及協力廠的工作。上了研習課後,得知靜思文物、淨斯產品所傳遞的都是法,讓她重新認識靜思人文推廣志工的責任;特別是聽了精舍師父們分享的緣起與傳承,讓楊翼璘很感動,對自己的期許也更多了。楊翼璘發願,研習圓滿回長沙後,要為社區裡的志工開課:「應該要先傳法,再推廣怎麼應用;要把在營隊所學,以另一種形式呈現,才能對得起這次的學習。」

來自馬來西亞的盧家琳,四十多歲加入慈濟,2011年來臺受證時發願:「要在淡屬成立書軒。」因緣不可思議,當年10月,實業家鄭先生,便在拿督的牽引下 , 將公司發展中的商業單位,無償借予慈濟做為淡屬靜思書軒。盧家琳相信,人有無限潛能;五年來,她從不會電腦,到現在所有活動流程、物流、都是她一手操作的。

澳洲地廣人稀,慈濟人更少,因此每個人都身兼數職,澳洲分會副執行長晉燕鋼,同時承擔和氣隊長,也負責書軒的物流管理。他表示過去對書軒產品的推廣不是很了解,這次回澳洲後,要聞法、說法、傳法。他謹記慈悅師姊所說: 「 唯有法才能安住在靜思,靜思是法會,活動要結合法,課程也要結合法,以法相會推廣法品。 」 晉燕鋼會學習他國透過視訊方式,接引更多年輕人,讓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的傳承後繼有人。

撰文: 李老滿 彭鳳英 整理: 楊佳玲